在業界的猜測和質疑聲中,陽明海運醞釀已久的新造船計劃終于敲定。隨著船價的大漲和交船期的大幅推遲,陽明海運這份“姍姍來遲”的訂單究竟是為時已晚還是能后發制人,可能要等待時間的檢驗。
先造5艘!陽明海運今年將訂船造箱提升競爭力
1月14日,陽明海運發布公告稱,董事會通過以陽明海運或子公司名義自造5艘15000TEU級集裝箱船,新建船舶規格及交易條件將于后續董事會通過后按照規定另行公告。陽明海運表示,訂船是為了符合未來歐美線等運營中長期發展及船隊淘汰更新需求,預計這批新船將于2025年陸續交付。
此前,陽明海運曾透露,2021年資本支出約為新臺幣100億元,2022年資本支出將翻倍,至少新臺幣200億元(約合人民幣46.11億元)以上。陽明海運的船舶建造計劃已經列在2022年資本支出規劃中,并經董事會通過支持,由于船舶建造涉及對環保法規趨勢判斷、傳統燃料或替代燃料研討、船廠造價與交付時間評估等關鍵因素,故經董事會完整討論后,授權訂造5艘新船,后續將配合市況與相關研討結果進一步評估并依程序提報董事會。
陽明海運可能會考慮選擇訂造LNG動力船。去年陽明海運曾透露,新造船傾向于直接使用節能燃料,而目前的節能燃料基本是低硫燃料或者LNG。董事長鄭貞茂也表示,減排是全球趨勢,未來陽明海運購置新船時會將環保因素納入考量
除了訂造新船之外,陽明海運還將計劃補充集裝箱,以響應持續暢旺的業務需要。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在去年年底舉行的公司49周年慶上表示,為了未來長遠發展,要為包括船舶、集裝箱、碼頭的投資做準備,以提升公司長期競爭力。
對于陽明海運而言,訂造萬箱船確實迫在眉睫。在目前全球前十大集運公司中,只有陽明海運今年未曾下單訂船,當前手持訂單不足10萬TEU,且在2023年之后無任何新船交付。另外,陽明海運也是三大海運聯盟成員中,唯一一家沒有兩萬箱船的公司。
陽明海運最初在去年7月首次表示,正在評估建造23000-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維持在聯盟和全球海運業的相對地位。當時有消息人士稱,陽明海運估計會先造13000到15000TEU集裝箱船,24000TEU級可能列在下一批,同時會采取自建與長租都有的方案。
之后,陸續有臺媒猜測陽明海運董事會即將拍板訂船,去年12月還有臺媒稱陽明海運規劃訂造12艘15800TEU雙燃料船,成為亞洲首家訂造雙燃料萬箱船的公司。不過,對于這些市場傳言,陽明海運都在第一時間迅速“辟謠”。
業內人士指出,各界都支持陽明海運下單訂船,只不過目前船價已高,在管控風險下,分批造船是較為妥當的做法。
時機已晚?謝志堅:陽明海運不急于訂船或將在未來得利
對于陽明海運遲遲不訂船的舉動,去年曾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陽明海運訂造新船的時機已經拖晚,目前船價高漲,而且造船廠訂單船期基本排滿。由于船價已高且交付期普遍要到2024年之后,陽明海運顯然想再拉長選擇時間。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目前15000/16000TEU級集裝箱船造價已經上漲到每艘1.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85億元),基本處于歷史最高水平。通常而言,如果采用LNG動力,造價還需要再提高10%至20%。
對于業界種種猜測和質疑,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曾表示,陽明海運現在不急于訂船,未來或許會因此得利。他以當年的長榮海運為例稱,2007-2009年間造船價格高漲時,長榮海運是少數沒有下單造船的公司,市場也曾對長榮海運的動向議論紛紛,已故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當時就解釋,長榮海運沒造船是因為船價太高、船廠訂單太多。
謝志堅進一步指出,在2009年市場衰退之后,長榮海運沒有高價船拖累,輿論風向馬上轉變,反而稱贊長榮海運是“先知”。隨后,長榮海運在2010年啟動“百艘造船”計劃,以低價訂造新船。
謝志堅表示,2015年集運市場迎來了新船交付巔峰,當時新增運力高達170萬TEU,而這一歷史紀錄有望在2023年改寫,屆時新增運力將達到約240萬TEU,2024年也將有175萬TEU的新增運力,上述數字還會隨著新訂單而增加。
目前,集運市場以2M、THE Alliance、OCEAN Alliance等三大聯盟為主,全球市占率達83.2%。謝志堅指出,三歐盟將在2024年拍板集裝箱航線反壟斷集體豁免(Consortia BER)是否延期,三大聯盟合約又分別將在2025年、2027年與2030年期滿,聚焦后續重組意向;如果BER不再延期,集運公司重新回到單打獨斗模式,又逢運力大增,市場生態將出現改變。
因此,謝志堅認為,考慮到未來幾年市場可能產生的新變化,陽明海運的策略“是好是壞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目前陽明海運旗下船隊運營著90艘集裝箱船,包括50艘自有船舶和40艘租入船舶,總運力約為66.20萬TEU,排名全球第9位,是THE Alliance聯盟中運力最少的成員公司。此外,陽明海運手持訂單共計5艘59300TEU,占其現有船隊比例僅為9%。
富寶資訊免責聲明:
1、富寶資訊所提供的信息及資料除原創外,部分資訊來源于網絡等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媒體網站所有,富寶資訊力求尊重原創、尊重版權,盡可能標注版權信息和轉載來源;如出現信息不準確或作者署名有誤等情況,敬請原作者諒解,并立即通知富寶資訊(投訴郵箱:research@f139.com),富寶資訊將調查核實后根據法律規定予以更正或刪除,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2、任何單位或個人通過富寶資訊“資產處置”或其他涉及資源類(供求信息)欄目所獲取的信息,由于信息均來自第三方單位或個人,富寶資訊僅為信息發布平臺,不參與用戶交易,無法對所有用戶使用富寶資訊平臺服務的過程及行為進行事前及實時審查。交易前,客戶應慎重辨別該信息的真實性。任何單位或個人據此信息進行交易行為而導致財產損失等,富寶資訊不因此承擔任何法律責任。